这家博物院不得了,竟然请杨振宁来“守门”……
文|叶子
一
据说,安徽省博物馆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视察过的,唯一的一个省级博物馆。
当年,也就是1958年9月17日,毛主席亲自视察了安徽省博物馆,并发表了重要讲话:一个省的主要城市,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,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。
毛主席的这番话,一方面对安徽省博物馆工作给予了肯定,另一方面也为全国的博物馆事业指出了方向。
二
六十年,弹指一挥间。正如毛主席期待的那样,现如今,新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,安徽省的博物馆工作则更上层楼。
现在,去参观的就是位于美丽的天鹅湖畔的,安徽省博物馆新馆。此馆,现更名为安徽博物院。
新建的安徽博物院,是一座占地4万多平方米,既宏伟又厚重的6层建筑,它体现着一种“四水归堂、五方相连”的徽派建筑风格。
远远望去,“安徽博物院”五个毛体字,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
三
在大门口的自动取票机上,排队领取了免费参观券。
走进一楼大厅,首先,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题为“皖风徽韵”的大型壁画。恢弘的气势,富丽的构图,极富震撼力。
站在壁画前,我忽然间有种错觉,背后似乎有一束如炬的目光,投射向壁画……
转过身,发现在大厅左侧,靠近出口的位置,醒目地矗立着一座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的铜制塑像。
杨博士,竟然做了安徽博物院的“守门”人?
我想,作为合肥人,作为一生漂泊在外的游子,杨博士必定会关注家乡的发展,也必定乐意为家乡“守门”吧。
四
沿着电动扶梯,步入二楼。这里和三楼都是“安徽文明史陈列”展览。
该展览以时间为线索,用大量的文字、图片、音像和珍贵的文物,介绍了自古以来安徽的历史变迁、文明进程和文化遗存。
可以说,最让人叹为观止,便是那些琳琅满目的文物藏品。
其中,有安徽博物院的镇院之宝——铸客大鼎,这个从寿县楚王墓出土的青铜大鼎,是现存周代以来最大最重的鼎,仅次于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司母戊大鼎。
还有,寿县蔡侯墓出土的莲瓣铜壶,北宋影青釉注子注碗,都是极其稀有的国家级艺术珍品。
五
四楼是“徽州古建筑”展览。
该展览全景式地向观众展示了白墙黑瓦,错落有致,独具美学魅力的徽州建筑。
别出心裁的地方,展室里有一幢从徽州整体搬迁过来的古民居,原型呈现,一砖一瓦,一廊一柱,一院一屋,让人有身临其境的幻觉与愉悦。
六
进入五楼,先看到的是名为“江淮撷珍”的展览。
该展览展示的是,安徽博物院馆藏的一些古代工艺珍品,如金银玉石、漆器铁画,砖雕石刻等。
一件件精巧别致的展品,反映了江淮大地上世俗风尚和审美情趣的演变。
在这层楼上,还有一处关于“安徽文房四宝”的展览。
安徽是宣纸、徽墨、宣笔、歙砚的故乡,自古以来,安徽也以“文房四宝”齐全而闻名于世。
该展览完整地陈列了笔墨纸砚这四种文具,还详尽地介绍了它们的制作流程,让观众一边领略中国文人的匠心雅趣,一边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七
在纸墨氤氲的香气里,结束了全部的参观。
应该说,透过安徽省博物院这扇窗口,我了解了安徽悠久的历史,璀璨的文明以及灿烂的文化。
从这个角度讲,安徽省博物院确实做到了“让历史不再遥远,让文明变得亲近,让文化走进生活”,不愧为博物馆中的典范!
那么,如何让“自然得到科普,让科技走进百姓”呢?这同样很要紧呵。
于是,带着一份意犹未尽,接着走进了位于博物院东北端的安徽省地质博物馆。
八
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是安徽最大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,也是全国最大的地质博物馆。
同时,该馆也是一个现代化、高科技的古生物博物馆。它以安徽省发现的中生代、新生代古生物,以及古人类化石、旧石器文化为蓝本,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手段,向观众详述了生物进化的整个历史。
地质博物馆共设有地球厅、生命演化厅、恐龙厅、矿物岩石厅、资源与环境厅等几个展厅。
最吸睛的当然是恐龙厅,一具具巨大无比的,以假乱真的恐龙化石,令人惊叹不已。
这里果然是自然科学、科技文化和国土资源教育普及的好基地!
九
告别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,下午又去了位于繁华大道上的合肥海洋世界。
在那里穿越海底隧道,欣赏了五彩斑斓的鱼儿,再见了海狮、海豹、海龟,还有鲨鱼,以及洪氏环企鹅。
尤其是那些绚丽多彩、梦幻多姿的水母,真美得叫人窒息。
最后,在可容纳1500人的大型海豚剧场,观看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海豚表演,大大地过瘾呢。
十
众所周知,海豚是合肥的城市象征。
这高高跃起的海中精灵,寄予了人们无数美好的期望。
可以这样说,从古到今,无论是合肥还是安徽,从未停止过奋进与腾飞的梦想!
读原创美文,请点击最上方蓝字“法之剑”
小编提醒,本文欢迎转发、转载,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!